在小馬尼拉漫舞

簡子涵

金萬萬名店城位於中山北路之上,一路向北延伸可接聖多福天主堂,沿路有許多東南亞便利商店、小販,整區被譽為台北小馬尼拉。小馬尼拉是規律式運作的城市,每逢週日運轉,週一到六暫停;曇花一般,花僅開一夜,一週便是一次花期。金萬萬過去在1970年代是販售舶來品的的商場,後商場沒落又遭逢祝融,老舊卻便宜的店租反而吸引了在台菲律賓社群。對比於聖多福天主堂作為信仰中心,金萬萬成為娛樂、生活、接地的場域。日字型的空間結構中,洗髮店、美甲店、小吃攤佔了多數,到了星期天隨著人聲一齊活了過來,幾乎每家店舖外都是閒散聚會的人群。

事實上金萬萬除了菲律賓人開的店,也錯落著台灣店家。兩方比鄰而生,在關係上卻不相接。台灣商家沈靜,菲律賓商家熱絡。台灣人的舉止限於店面的玻璃門內,菲律賓人情則溢散於店面之外,在金萬萬大樓裡彼此串連、相接,形成一種市場般的網絡與情感關係。換句話說,牆面與玻璃的隔絕只是形式,真正決定人與人是否鍵結的是情感語言——人類同理彼此的能力與意願。進駐到金萬萬163號店鋪,如何習得對的規矩、語法,讓我們不會僅僅是一廂情願地索取,而是真正能與社群平等對話,羅曼史團隊面臨的正是這樣的課題。

進駐初期作為外來者,難免水土不服。承租的空間無法吸引人群,計畫內容難以被理解。然而週復一週地實驗,夥伴們努力適應小馬尼拉的生理時鐘。店鋪於每週日開放,走出163號玻璃櫥窗,拿著相機、花束、傳單在大樓裡進行街訪。藝術家們的量能給予了偌大的推進力,將櫥窗定為錨點,向外在金萬萬的海域裡奮力泅游。疊合兩個多月的時間所帶來的熟悉感,櫥窗玻璃上的留言慢慢增生,菲律賓朋友們開始記得我們的身影。在我們靠近時不再退開,而是共享時空,與我們分享關乎愛,最親密的手勢。163店鋪手捧鮮花為邀請,用一種無需言語的信物作為起始,鋪一條綿延到關係網絡裡的花徑。金萬萬的空間不曾改變,163店鋪的空間卻擴散了。以愛之名,成為市場的一份子。

談到空間與地方的概念時,經常會提及大衛西蒙(David Simon)。西蒙藉「身體芭蕾」(body-ballet)將單一個體的身體移動譬喻為舞姿,持續一段時間後成為「時空慣例」(space routine),無數的「時空慣例」則組成「地方芭蕾」(place-ballet),賦予空間意義,成為地方感的來源。這樣的譬喻十分詩意,其中的身體感放進金萬萬的空間裡格外令人著迷。每週日暫離工作的束縛,小馬尼拉開啟舞台上的燈光,移工朋友們以在異鄉的生活為節奏,恣意地搖擺、舞動,歡跳一日。金萬萬兩層樓的空間聚集了無數充滿靈氣的身體移動,使得依賴、眷戀、安慰、思念、愛慕等情感有所依歸與扶持。年年歲歲,循環演出,作為跨越大洋後原鄉的重製。形貌些許不同,但質地同等細膩。當羅曼史團隊走踏在日字型的長廊,看見的便是這樣動人的舞姿。叫人忍不住踮起腳尖,認不得方位,也要伴著悠揚的背景音一起旋轉。過程不易,可值得萬金。

金萬萬空間中的往日繁華並非消逝,而是濃縮了。舶來品不再,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入人心脾的物件。於是在新一批舞者的漫舞下,空間被帶進不同的日常軌跡,成就了濃厚的情感圖像,每一次跳躍與落地都觸動心弦。於每週日拉開布幕,邀眾人一起進入。羅曼史團隊有幸一同共舞,是進駐在這個空間中最甜美的經驗與記憶。


簡子涵 Nicco CHIEN

藝術工作者。過去工作經驗多集中於藝術進駐或文化交流計畫。現則積極以自身跨領域的背景,嘗試探析不同場域的對話可能。育有一貓,當前本職為研究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