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門的時候,她沒有料到會是一位高大的白人男性。
他看起來比她老,她還不太會猜白人的年齡,也許是四十。而似乎還有些原因讓他顯得比實際年齡更老。
男人將電子鍋遞給她。她接下時還是忍不住疑問:「我以為在二手社團上和我聯絡的人,是一位叫做Tina的台灣女性。」她將原本的預期切換成拗口的英文。
「那是我太太的帳號。她去世了。我幫她賣東西。」結果男人咬著猶疑的中文。
「你不繼續用嗎?」英文。
「我太太煮很多飯。我不煮飯。吃飯會想念她。」中文。
她這才明白他看起來老許多的原因。
I’m sorry. 直到男人離開,她才傳了這段話給他——他太太的帳號。
Tina的大頭照按了愛心。也許男人離自己的年紀不算太遠,她想。至少他用的是和她類似的訊息禮儀——按愛心取代已讀。
事情本該可以結束在這裡的。二手交易,萍水相逢,從此是陌路。
但為什麼。為什麼,在那清理得幾乎不像二手的電子鍋裡,倒入在附近超市買到的泰國米,一小時後按開鍋蓋,迎面撲來完全不同於電鍋蒸煮的飯香時,她忽然很想傳訊息給男人:飯蒸好時,這個電子鍋會播放巴赫的小步舞曲耶。
大概是隻身在異國獨居的日子,太過漫長了吧。漫長得像這比台灣緯度更高的城市,太陽總是將人拉成斜長的影子。她日日和那影子偕行至超市。這裡的人大多開車,她和影子走在車陣旁邊狹小的行道,走過排滿汽車與購物車的停車場,走進偌大得使人迷失的超市裡,找一包最小包裝的米。她不看米的來源品種,只用份量當作挑選食材的準尺。
一個人張羅食物,最忌食材過量。那會將日子拉得更漫長。吃不完的蛋,用不盡的奶油,喝不完的果汁,這些過量的食材,像是這個以車為本位的都市,道路都長而筆直且毫無變化——利於開車,但對人而言,是看不見終點的苦行。
或許是,太想在這段千篇一律的路途中,找到一處可以停下來欣賞的風景。太想在這個不見盡頭的異國滯留中,找到一個可以說話的人。
於是她按下傳送鍵。不確定男人會不會讀中文,所以還是傳了英文。
她以為會收到另一個愛心。結果並不。「現在你知道古典音樂史上幾乎沒有人知道的秘密:巴赫會煮飯!」
結果仍然是中文,有點憋腳的中文,如同她有點笨拙的英文。她笑了,不知是因為男人的幽默,還是因為男人如此努力寫中文。
而後她才發現,在這麼長,這麼長獨居的日子裡,已經好久好久,沒有聽見自己的聲音了。她許久沒有和人說話,更何況笑出聲音。
於是有了更多訊息。他們從巴赫開始聊到音樂,聊到最近在讀的書,聊到她為何隻身來到這裡。她說,想給自己一個gap year,於是把工作多年存的錢都拿來繳這裡的學費。沒想到這個學程的同學大多20幾歲,她30好幾了,實在搭不上話。而後他說,他就是在她讀的那間學校,認識他太太。他們是同班同學,太太是留學生。留學生總會自己扛一個大同電鍋,他說。後來他們熟識,當時還是女友的太太才告訴他,想買電子鍋,想煮很多飯,以後一起吃很多很多餐。於是就結婚了。只不過,結婚不久後就生病了。生病不久後就離去了。
她又一次傳了I’m sorry,他又一次按了愛心。
當他們再度抵達愛心的停頓時,距離最初的訊息,已經過了一個月。她恍惚發現,這個月似乎過得稍快一些。除了上課,下課,上超市,處理家務之外,那些不時在手機閃現的訊息,成了她漫長的生活路途上,偶爾讓她轉換心情的,無法預期的街景。她也發現,自己越來越常查看手機,在有訊息的時候立刻解鎖,在沒有訊息的時候懸心等待。
現在又是等待。她不確定男人的愛心之後,還會不會有訊息,也不確定該不該再找另一個話題。
「你煮什麼飯?」幾天之後,她等到這則訊息。不太明白這個中文的意義。她猜了一下意思,回覆他:「附近的超市只有泰國米和印度米。」
對方正在鍵入訊息。她補了一句,「吃不習慣,但也沒辦法。」
鍵入訊息的閃爍小點消失了。她在空白裡等待。五分鐘,十分鐘。她想他大概早已離開這個對話框。她決定放下手機。
「嗨!恭喜你獲得Tina的邀請,點選連結加入會員,即享首購不限金額七折優惠!」
一串網址沖刷掉他們前幾分鐘堆疊的對話。
「我登入我太太的帳戶。想不起密碼所以花點時間。這是她以前買米的網路商店,你可以試試看。她說台灣人吃蓬萊米。」
她點進連結,註冊,找到蓬萊米。份量是她平常買的最小包裝的三倍。太多了。她差點要關掉app,但想起男人充滿努力痕跡的中文,還有方才那空白的十分鐘——她幾乎能想像他苦惱地嘗試密碼,再按下忘記密碼,好不容易重新設定密碼的模樣。
她買了。收到包裹時她扛得有些吃力,只能拖回房間。她無法想像這樣重的米,最後都會沉進自己的身體裡。
但她還是拆封,把米倒進那個幾乎全新的電子鍋。巴赫的小步舞曲響起。她打開蓋子。
圓潤而濕黏的氣息湧上她。像台灣的雨滴。
她又久違地聽到自己的聲音了。這次是哭聲。電子鍋掀開時的蒸氣,那台灣米獨有的綿軟氣味,終於將她這麼長久的,一個人的沈默,一個人撐起生活的戒備與謹慎,全部溶解成眼淚。她已經很久很久,沒有這樣哭了。這樣放縱自己的聲音,放縱自己被眼淚模糊的面龐。
當眼淚終於歇緩,不再哽咽的時候,飯早已不再冒蒸氣,煮好的配菜也早已溫涼。但她的心思像被雨清洗過一般,澄澈透亮。
殘存的幾滴雨,落成她鍵入手機的訊息。
「飯煮太多了,也有很多菜,要不要來我家吃晚餐?」
這次是用中文。
林新惠
政大台文所博士候選人。小說集《瑕疵人型》獲2020台灣文學金典獎、蓓蕾獎。碩士論文《拼裝主體:台灣當代小說的賽伯格閱讀》獲臺灣文學館年度傑出碩士論文獎。文學創作關注人與非人之間的模糊界線、平庸日常的超現實時刻、以及挑戰「科幻」的理解邊界。評論及研究關注文學與科技人文、生態人文的交織。